2023.6
檔案是人類文明發(fā)展的真實記錄,,它通過自己的記載,,向后人展示歷史的發(fā)展與傳承,。2023年6月9日是第十六個“國際檔案日”,,主題是“奮進新征程 蘭臺譜新篇”。
提起“檔案”,大家會覺得神秘又遙遠,但事實上,,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觸到它。在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,,讓我們一起了解“6·9國際檔案日”吧!
國際檔案日的由來
1948年6月9日至11日,,位于巴黎的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召開了一場專家會議,來自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檔案工作者參加了會議交流,,經(jīng)大家討論決定成立國際檔案理事會(ICA),。會上通過了ICA的第一份章程,章程中指出,,世界各國的檔案工作者應共同努力“為了全人類”保護好檔案,,開展鑒定并提供利用;檔案和文件作為全世界共享的遺產(chǎn)和全人類一樣具有同一性,。
2007年11月,,為了慶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紀念日,ICA全體成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年度全體會議上投票決定,,將每年的6月9日定為國際檔案日,。
中國首屆國際檔案日
2013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決定自該年開始,,把每年的6月9日即"國際檔案日"作為檔案部門的宣傳活動日。
什么是檔案,?
檔案是幫助我們了解過去,、論述現(xiàn)在、準備未來的珍貴文獻,。
在原始社會里,,人們靠語言表達和交流思想和經(jīng)驗。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,為適應復雜的社會生產(chǎn)和生活,,人們創(chuàng)造了“結繩”、“刻契”等記事方法,。結繩與刻契可以說就是檔案最早的起源,。
我國的檔案有著悠久的歷史,,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。檔案在商代稱為“冊”,,周代稱為“中”,,秦代稱為“典籍”,漢魏以后稱為“文書”“文案”,,唐宋以后稱為“文卷”“案卷”“案牘”,,清代以后多用“檔案”,現(xiàn)統(tǒng)一稱作“檔案”,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》所稱的檔案,,是指過去和現(xiàn)在的國家機構、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,、軍事,、經(jīng)濟、科學,、技術,、文化、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,、圖表,、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?!?/p>
什么是檔案工作,?
檔案工作是一項記錄歷史、傳承文明,、服務社會,、造福人民的事業(yè)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檔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,,經(jīng)驗得以總結,,規(guī)律得以認識,歷史得以延續(xù),,各項事業(yè)得以發(fā)展都離不開檔案,。”檔案工作實行統(tǒng)一領導,、分級管理的原則,,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,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,。
檔案工作者為何被稱“蘭臺人”,?
蘭臺傳后世,鑒古照千秋,。
我國各朝代中央保管檔案的機構有不同的名稱:周為天府,,漢為蘭臺,、東觀、石渠,,唐為史館,,宋為架閣庫,元為架閣庫,,明為皇史宬,、后湖黃冊庫、內(nèi)閣大庫,、大本唐,、古今通集庫,清為內(nèi)閣大庫,。由此可見,,蘭臺是漢代宮內(nèi)藏圖書之處,是我國最早的官方檔案館,,由御史中丞負責,,后世朝代稱御史臺為蘭臺,司馬遷便是其中一位勤懇的檔案工作者,。
東漢時期蘭臺令史班固,,受詔撰史,所以后世又稱史官為蘭臺,。唐高宗時也曾改秘書省為蘭臺,,再經(jīng)過千年的演變,現(xiàn)在“蘭臺”一詞已成為用來泛指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的代名詞,,檔案工作者也就被稱為“蘭臺人”,。
檔案的發(fā)展
我國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檔案是甲骨檔案。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時期的甲骨刻辭,。后期還有青銅銘文檔案,、縑帛檔案、簡牘檔案,、石刻檔案,,以及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紙質檔案、電子檔案,。
01
甲骨檔案
以甲骨作為原始記錄載體是我國現(xiàn)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記錄的檔案。主要產(chǎn)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動中,,多為盤庚遷殷到紂亡的273年間的遺跡,。內(nèi)容廣涉當時社會的階級與國家狀況、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、思想文化等各方面,。這種檔案載體材料特殊,,所以保存年代久遠。
02
金石檔案
金石檔案也稱鐘鼎文,。一般是指冶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,。到西周,我國的青銅技術進入了繁盛時期,,青銅器質地堅固,,易于長久保存,故統(tǒng)治者凡有大事記載,,便鑄器銘文,,以青銅器作為載體逐漸取代甲骨。
03
簡牘檔案
我國古代以竹木為載體的公私文書,,稱為簡牘檔案,。歷經(jīng)春秋戰(zhàn)國、秦漢,,特別是從周代到漢代1000余年之間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寫文書與保存檔案,,直至東晉末年(5世紀初)紙張普遍應用后才基本絕跡。
04
縑帛檔案
縑帛作為書寫載體材料最早出現(xiàn)于戰(zhàn)國時期,,到了秦代,,使用更為廣泛??V帛具有質地堅韌輕柔的特點,,以絹帛為載體的檔案具有便于攜帶和保管等優(yōu)點,但是由于其價格十分昂貴,,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,,而封建朝廷的一些重要文書是用縑帛來書寫。
05
紙質檔案
紙張的發(fā)明和造紙術的改進,,給中國乃至世界的檔案載體演變帶來的一次巨大革命,。紙的發(fā)明使文字的使用變得簡便易行,到了三四世紀,,基本取代簡帛,,成為國家主要的書寫材料,一直使用至今,,極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,。
06
聲像檔案
聲像檔案也被稱為視聽檔案,可分為視覺,、聽覺,、視聽綜合等不同形式,包括照片、影片,、唱片,、錄音帶、錄像帶等,。聲像檔案具有直觀性強,、易于復制等優(yōu)點,但由于它的成分復雜,、質地脆弱,,且大多不能直接閱讀,因而較之紙質檔案在保管條件,、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上都有所不同,。
07
電子檔案
電子文件是20世紀中期以后出現(xiàn)的新名詞,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(fā)展而產(chǎn)生的一種新型文件,。早些時候曾有“機讀文件”,、“數(shù)字文件”等稱謂,近年來逐漸被“電子文件”所取代,。它作為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的產(chǎn)物,,具有與傳統(tǒng)紙質文件完全不同的特征。
我國歷年國際檔案日主題
2013年
檔案在你身邊
2014年
走進檔案
2015年
檔案——與你相伴
2016年
檔案與民生
2017年
檔案——我們共同的記憶
2018年
檔案見證改革開放
2019年
新中國的記憶
2020年
檔案見證小康路,、聚焦扶貧決勝期
2021年
檔案話百年
2022年
喜迎二十大·檔案頌輝煌
2023年
奮進新征程 蘭臺譜新篇